
王江
生于70年代,毕业于首师大油画系。2010年在北京成立个人工作室 “Moitoi Workshop”。主要从事平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杂志设计、展览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工作。设计作品曾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深圳建筑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鹿特丹双年展、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建筑三年展。作品曾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最佳媒体奖。
杂志设计:
学术期刊类:北京大学《LAF景观设计学》(入选2016中国最美期刊、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最佳媒体)、中国风景园学会《中国园林》、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等
艺术设计类:《Domus中文版》、《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Best Flower Arrangement》等
商业杂志类:《创业家》等
书籍装帧设计: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与研究丛书《在地生长》(景泉 著)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空间的奥秘——斯沃博达回忆录》(约瑟夫. 斯沃博达 著,刘杏林 译)、
《布拉格四年展50年》( 刘杏林 著)、《当代世界舞台设计十录》 ( 刘杏林 著)
室内设计:
2015年 蓬蒿剧场 咖啡厅和图书馆改造
2020年 郎家胡同24号 虎尾兰的房子改造
2022年 乌镇郎园art Empty Space
展览设计和视觉设计:
2007年 "再生策略:北京旧城——西四新北街概念设计国际邀请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2016年 “共享.再生”—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意大利禅宫、圣.卡特琳娜教堂
2017年 “天空农场” 装置设计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2017年 首都机场T3航站楼装置设计
2017年 “迷宫”叶锦添艺术展视觉设计 原美术馆
2018年 “下一代建筑”全球创新大奖 威尼斯双年展发布会
2019年 “活化—以中国土家泛博物馆为例” 国际巡展杭州站 中国湿地博物馆
2019年 “新中国大工匠智慧-人民大会堂”建筑展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2019年 “全观”叶锦添艺术展视觉设计 今日美术馆
2020年 “营造家园” 中国馆主题展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建筑三年展
影像设计:
重庆大观旅游中心
鄂尔多斯体育场
人民大会堂建筑展
赖慧慧
资深剧场制作人。获得市场营销专业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从事公益行业,后而投身表演艺术行业,在过去十多年里,曾担任北京蓬蒿剧场运营总监,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制作人,ST.Production联合创始人,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上海纽约“未来的历史”(亚洲文化协会ACC)、上海现代戏剧谷制作统筹。一直致力于培育本土青年艺术家和剧场工作者,透过连结国内外艺术家的跨领域合作,积极探索剧场艺术与当下全球化社会的对话方式。2022年正式加入moitoiworkshop成为合伙人。
2021-2022年第三十三、三十四届澳门艺术节本地剧目评审。
2019年 参与策划亚洲制作人平台(Asia Producer Platform)大湾区调研行(广州)。
2018年 参加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荣念曾策划“2018香港文化带路操场”。
2018年 与纸老虎、生活舞蹈、组合嬲共同策划“20年重写剧场史” 北京中间美术馆、激发研究所。
2018年 受瑞士文化基金会、瑞士文化协会支持以考察艺术家身份参加第二十届台北艺术节国际论坛。
2018年 联合策划LookOUT Festival暨首届“社会性别研究与实践”艺术交流季。
2018年 策划制作剧场作品《茶馆2.0》获得2018壹戏剧大赏“年度小剧场戏剧奖”。
2017年 上海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评审。
2017年 联合创办ST. Production工作室,致力于培育本土青年艺术家和剧场工作者,透过连结国内外艺术家的跨领域合作,积极探索剧场艺术与当下全球化社会的对话方式。
2016-2017年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上海纽约“未来的历史”(亚洲文化协会ACC)、上海现代现代戏剧谷制作统筹。
2009-2016年 北京蓬蒿剧场制作统筹、运营总监及国际项目发展部总监。
2015年 中德美术馆对话项目评审。
2010-2016年 北京南锣鼓巷国际戏剧节策划与制作人。
制作和推广的剧场作品及团体:李建军《25.3km》系列、Ruth Kanner《雪夜》、王翀《茶馆2.0》、王梦凡《神圣缝纫机》、 Jerome Bel《精彩必将继续》北京版、Forced Entertainment《黑夜追逐着白天》、雷琰国栋《我什么都没说》、《小珂》、ROSAS等。
策划制作项目: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瑞典皇家剧院中国新剧本新作家,丹麦儿童戏剧周,“瑞士亚洲之窗”北京站、中国十城市独立剧场论坛、LookOUT Festival等。